李询是李穆之兄李贤的儿子。李贤仕周、官至大将军。李询为人,深沉而有大略,颇涉书史,识见宏远,饶有父叔之风。周世曾任纳言上士、内史上士兼掌吏部,以干济闻世。周武帝建德三年,武帝巡视云阳宫,拜司卫上士,委以京师守卫之责。周卫剌王承武帝不在宫的机会作乱,城门已闭,并焚肃章门,以阻宫中外援。李询时在宫中,益其火势,使贼不得入宫,这真是急中生智,也足以说明李询临危不乱的镇定。事平,武帝亦返京,知其经过,深加器重,拜仪同三司,任长安令,屡以军功,加位大将军,爵封平高郡公,当时已崭露头角了。 ...
李询。 李询是李穆之兄李贤的儿子。李贤仕周、官至大将军。李询为人,深沉而有大略,颇涉书史,识见宏远,饶有父叔之风。周世曾任纳言上士、内史上士兼掌吏部,以干济闻世。周武帝建德三年,武帝巡视云阳宫,拜司卫上士,委以京师守卫之责。周卫剌王承武帝不在宫的机会作乱,城门已闭,并焚肃章门,以阻宫中外援。李询时在宫中,益其火势,使贼不得入宫,这真是急中生智,也足以说明李询临危不乱的镇定。事平,武帝亦返京,知其经过,深加器重,拜仪同三司,任长安令,屡以军功,加位大将军,爵封平高郡公,当时已崭露头角了。
夏侯孜,字妤学,亳州谯人,累迁婺州剌史、绛州刺史等职。唐宣宗时,自兵部侍郎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唐懿宗登基,进司空,寻罢,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唐代宰相。 ...
夏侯孜。 夏侯孜,字妤学,亳州谯人,累迁婺州剌史、绛州刺史等职。唐宣宗时,自兵部侍郎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唐懿宗登基,进司空,寻罢,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唐代宰相。
程行谌(634—726),唐朝官吏。名则,以字行。河南郑州人。志大好学,以文法称。首中甲科,初补潞城尉。转鄠县尉、万牟县尉。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进殿中侍御史。招毁议,出为幽州司马,迁定州长史,入为金部郎中。中宗景龙四年(710),征授长安令。不久,除将作少匠、少府少监,转刑部侍郎。玄宗开元初,出为蒲州刺史,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征拜鸿胪卿,即改殿中监。玄宗开元中,擢拜御史大夫,上疏以为来子珣等残害良善,其子孙不许仕宦。卒,赠左丞相、广平郡公,谥曰贞。 ...
程行谌。 程行谌(634—726),唐朝官吏。名则,以字行。河南郑州人。志大好学,以文法称。首中甲科,初补潞城尉。转鄠县尉、万牟县尉。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进殿中侍御史。招毁议,出为幽州司马,迁定州长史,入为金部郎中。中宗景龙四年(710),征授长安令。不久,除将作少匠、少府少监,转刑部侍郎。玄宗开元初,出为蒲州刺史,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征拜鸿胪卿,即改殿中监。玄宗开元中,擢拜御史大夫,上疏以为来子珣等残害良善,其子孙不许仕宦。卒,赠左丞相、广平郡公,谥曰贞。
(?—823)唐扶风人,字会元。德宗贞元中辟署滑州姚南仲幕府,贬泉州别驾。宪宗元和中自虔州刺史迁安南都护。以儒术教其俗,政事嘉美。于汉立柱处建二铜柱,刻书唐德,以继伏波之迹。后入为刑部侍郎。元和十二年,兼御史大夫,副裴度宣慰淮西,为设教令、明赏罚,其俗一变。寻擢淮西节度使。官至户部尚书。卒谥懿。有《意林》。 ...
马总。 (?—823)唐扶风人,字会元。德宗贞元中辟署滑州姚南仲幕府,贬泉州别驾。宪宗元和中自虔州刺史迁安南都护。以儒术教其俗,政事嘉美。于汉立柱处建二铜柱,刻书唐德,以继伏波之迹。后入为刑部侍郎。元和十二年,兼御史大夫,副裴度宣慰淮西,为设教令、明赏罚,其俗一变。寻擢淮西节度使。官至户部尚书。卒谥懿。有《意林》。
生卒年不详。深州(今属河北)人,唐末五代时人。初为镇州王镕书记、观察判官。尝出使燕帅刘仁恭处,与其幕客马彧(一作郁)赋诗酬和,用词奥僻,人多不晓。后累官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二〇〇引《北梦琐言》、《唐诗纪事》卷七一。《全唐诗》存诗1首。 ...
韩定辞。 生卒年不详。深州(今属河北)人,唐末五代时人。初为镇州王镕书记、观察判官。尝出使燕帅刘仁恭处,与其幕客马彧(一作郁)赋诗酬和,用词奥僻,人多不晓。后累官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二〇〇引《北梦琐言》、《唐诗纪事》卷七一。《全唐诗》存诗1首。
蔡希周(688年—747年4月15日),字良傅,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唐代诗人。蔡氏原籍陈留济阳人。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蔡邕,六世祖南朝陈侍中蔡景历,五世伯祖隋蜀王府记室蔡君知,从叔父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蔡有邻,兄缑氏主簿蔡希逸,弟洛阳尉蔡希寂都是著名的书法家。 ...
蔡希周。 蔡希周(688年—747年4月15日),字良傅,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唐代诗人。蔡氏原籍陈留济阳人。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蔡邕,六世祖南朝陈侍中蔡景历,五世伯祖隋蜀王府记室蔡君知,从叔父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蔡有邻,兄缑氏主簿蔡希逸,弟洛阳尉蔡希寂都是著名的书法家。
生平无考。敦煌遗书斯五五五存其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
梁去惑。 生平无考。敦煌遗书斯五五五存其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文鉴,武宗会昌间苏州僧,武宗会昌二年(842)建经幢于吴县洞庭包山。 ...
文鉴。 文鉴,武宗会昌间苏州僧,武宗会昌二年(842)建经幢于吴县洞庭包山。
生平无考。《全唐诗》收《咏月》诗1首,出《诗话总龟》卷二〇引《抒情集》(唐卢瑰撰)。 ...
李建枢。 生平无考。《全唐诗》收《咏月》诗1首,出《诗话总龟》卷二〇引《抒情集》(唐卢瑰撰)。
罗立言,宝历初,检校主客员外郎,为盐铁河阴院官。二年,坐籴米不实,计赃一万九千贯,盐铁使惜其吏能,定罪止削所兼侍御史。太和中,为司农少卿,主太仓出纳物,以货厚赂郑注,李训亦重之。训将窃发,须兵集事,以京兆府多吏卒,用立言为京兆少尹,知府事。训败日,族诛。 ...
罗立言。 罗立言,宝历初,检校主客员外郎,为盐铁河阴院官。二年,坐籴米不实,计赃一万九千贯,盐铁使惜其吏能,定罪止削所兼侍御史。太和中,为司农少卿,主太仓出纳物,以货厚赂郑注,李训亦重之。训将窃发,须兵集事,以京兆府多吏卒,用立言为京兆少尹,知府事。训败日,族诛。
柳氏,女,唐朝人,生活于安史之乱时期。姓名、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她与唐朝著名诗人韩翃有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主要见于传奇小说《柳氏传》,其作者为唐代许尧佐。 ...
柳氏。 柳氏,女,唐朝人,生活于安史之乱时期。姓名、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她与唐朝著名诗人韩翃有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主要见于传奇小说《柳氏传》,其作者为唐代许尧佐。
邓洵美(?─? ), 字号不详。连州(今属广东省)人。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癸卯科或五代后汉乾祐元年(948)戊申科王溥榜进士第三人。同榜有李昉、孟宾于等。 及第后邓洵美任湖南节度使周行逢幕府巡官。他只是看重邓洵美的名气,一直都没有重用过他。李昉曾私下南来与洵美相会,同年好友数年不见,感慨万千。两人相谈竟日,以诗唱和。周行逢对邓洵美与李昉的相会疑心重重。就派人假冒山贼,窜入邓洵美的住处,将其杀害。 ...
邓洵美。 邓洵美(?─? ), 字号不详。连州(今属广东省)人。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癸卯科或五代后汉乾祐元年(948)戊申科王溥榜进士第三人。同榜有李昉、孟宾于等。 及第后邓洵美任湖南节度使周行逢幕府巡官。他只是看重邓洵美的名气,一直都没有重用过他。李昉曾私下南来与洵美相会,同年好友数年不见,感慨万千。两人相谈竟日,以诗唱和。周行逢对邓洵美与李昉的相会疑心重重。就派人假冒山贼,窜入邓洵美的住处,将其杀害。
元友直,生卒年不详。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人,郡望河南(今河南洛阳)。元结之子。代宗大历中曾应进士试,德宗建中元年(780)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京畿尉。贞元中历官度支员外郎、度支郎中。十一、二年(795、796)间尚在朝,其后行迹无考。事迹散见颜真卿《唐故容州都督元君(结)表墓碑铭并序》、《元和姓纂》卷四、《唐会要》卷七六、《新唐书·顾少连传》、《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三及卷一四。《全唐诗》存诗1首。 ...
元友直。 元友直,生卒年不详。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人,郡望河南(今河南洛阳)。元结之子。代宗大历中曾应进士试,德宗建中元年(780)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京畿尉。贞元中历官度支员外郎、度支郎中。十一、二年(795、796)间尚在朝,其后行迹无考。事迹散见颜真卿《唐故容州都督元君(结)表墓碑铭并序》、《元和姓纂》卷四、《唐会要》卷七六、《新唐书·顾少连传》、《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三及卷一四。《全唐诗》存诗1首。
五代时僧。永州零陵人。后梁时,往长沙谒诗僧齐己于道林寺,其诗甚为齐己所称。宋太祖乾德中,左补阙王伸出知永州。乾康时已耆年,仍献诗求见。伸见其老丑,命赋雪诗。诗成,伸待以殊礼。 ...
释乾康。 五代时僧。永州零陵人。后梁时,往长沙谒诗僧齐己于道林寺,其诗甚为齐己所称。宋太祖乾德中,左补阙王伸出知永州。乾康时已耆年,仍献诗求见。伸见其老丑,命赋雪诗。诗成,伸待以殊礼。
庾光先,新野人。官至吏部侍郎。尝陷安禄山,不受伪署。 ...
庾光先。 庾光先,新野人。官至吏部侍郎。尝陷安禄山,不受伪署。
世次不详。《全唐诗》收省试诗《风草不留霜》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八二。 ...
王景中。 世次不详。《全唐诗》收省试诗《风草不留霜》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八二。
宪宗元和间人。《弘法大师正传》收其元和元年(806)在越州送日僧空海归国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郑壬。 宪宗元和间人。《弘法大师正传》收其元和元年(806)在越州送日僧空海归国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吴晃,元和进士。 ...
吴晃。 吴晃,元和进士。
生平无考。可能为初唐时人。一说与颜胄为同一人。《文苑英华》卷二〇五收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颜曹。 生平无考。可能为初唐时人。一说与颜胄为同一人。《文苑英华》卷二〇五收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生卒年不详。武后时人。武后长安四年(704)为文林郎时,曾题诗于卫州共城县百门陂。事迹见《金石萃编》卷六五《百门陂碑》。《全唐诗外编》收断句2。 ...
王铉。 生卒年不详。武后时人。武后长安四年(704)为文林郎时,曾题诗于卫州共城县百门陂。事迹见《金石萃编》卷六五《百门陂碑》。《全唐诗外编》收断句2。
许圉师,唐大臣。安州安陆人(今湖北安陆)人,许绍少子,先世自梁末徙至北周。许圉师进士出身,博学多才。显庆二年,累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龙朔中四迁为左相。后贬为相州刺史(今河南临漳县,又一说是贬襄州)。司宪杨德裔因徇私被流放庭州。圉师在相州时,政存宽惠,尝有官吏犯赃事露,圉师不令推究,但赐《清白诗》以激之,犯者愧惧,遂改节为廉士,其宽厚如此。上元中,再迁户部尚书。仪凤四年卒,赠幽州都督,陪葬恭陵,谥曰“简”,并陪葬乾陵。有子许文思。许圉师的孙女许紫烟(一名许萱),是李白的第一个妻子.。 ...
许圉师。 许圉师,唐大臣。安州安陆人(今湖北安陆)人,许绍少子,先世自梁末徙至北周。许圉师进士出身,博学多才。显庆二年,累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龙朔中四迁为左相。后贬为相州刺史(今河南临漳县,又一说是贬襄州)。司宪杨德裔因徇私被流放庭州。圉师在相州时,政存宽惠,尝有官吏犯赃事露,圉师不令推究,但赐《清白诗》以激之,犯者愧惧,遂改节为廉士,其宽厚如此。上元中,再迁户部尚书。仪凤四年卒,赠幽州都督,陪葬恭陵,谥曰“简”,并陪葬乾陵。有子许文思。许圉师的孙女许紫烟(一名许萱),是李白的第一个妻子.。
范传质。 范传质,唐朝元和进士第。诗一首。
姚嵘,生卒年不详,中晚唐间进士。曾作诗题大梁临汴驿。事迹见《云溪友议》卷下。《全唐诗》存诗1首。 ...
姚嵘。 姚嵘,生卒年不详,中晚唐间进士。曾作诗题大梁临汴驿。事迹见《云溪友议》卷下。《全唐诗》存诗1首。
许岷,《全唐诗》作唐五代人,《全五代诗》作后蜀人。《尊前集》录词二首。 ...
许岷。 许岷,《全唐诗》作唐五代人,《全五代诗》作后蜀人。《尊前集》录词二首。
李适之(694年-747年),原名昌,祖籍陇西成纪,唐朝宗室、宰相,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李适之早年历任左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天宝元年(742年),李适之拜相,担任左相,封清和县公。他与李林甫争权,但却不敌落败,被罢为太子少保,后贬宜春太守。天宝六年(747年),李适之听闻韦坚被杀,畏惧自尽。 ...
李适之。 李适之(694年-747年),原名昌,祖籍陇西成纪,唐朝宗室、宰相,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李适之早年历任左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天宝元年(742年),李适之拜相,担任左相,封清和县公。他与李林甫争权,但却不敌落败,被罢为太子少保,后贬宜春太守。天宝六年(747年),李适之听闻韦坚被杀,畏惧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