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白,僧唐代人,生卒年不详,越中(今浙江)人。常与李频、许棠、姚合、李洞、贾岛、无可等诗人往来赠答。唐宣宗大中年间住京城荐福寺,为内供奉,赐紫袈裟。工诗,尚苦吟。时人张乔谓其“篇章名不朽”。《全唐诗》共录其诗16首。 ...
栖白。 栖白,僧唐代人,生卒年不详,越中(今浙江)人。常与李频、许棠、姚合、李洞、贾岛、无可等诗人往来赠答。唐宣宗大中年间住京城荐福寺,为内供奉,赐紫袈裟。工诗,尚苦吟。时人张乔谓其“篇章名不朽”。《全唐诗》共录其诗16首。
[约公元九o二年前后在世]字子善,范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天复中前后在世。天才卓绝,为诗师薛能,词意入僻,不尚织巧,多壮健语,为人所嗤。 ...
卢延让。 [约公元九o二年前后在世]字子善,范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天复中前后在世。天才卓绝,为诗师薛能,词意入僻,不尚织巧,多壮健语,为人所嗤。
刘昚虚字全乙,亦字挺卿,号易轩。盛唐著名诗人。生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20岁中进士,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为皇太子校勘经史;旋转崇文馆校书郎,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均为从九品的小吏。 ...
刘昚虚。 刘昚虚字全乙,亦字挺卿,号易轩。盛唐著名诗人。生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20岁中进士,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为皇太子校勘经史;旋转崇文馆校书郎,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均为从九品的小吏。
薛据,盛唐诗坛著名诗人,杜甫、王维诗中作“薛璩”,其兄薛播、薛揔,名皆从手旁,知当以薛据为正,“璩”或为后世板划之误。唐河东宝鼎(今山西万荣县)人。薛氏为河东望族,《旧唐书》·薛播传》云薛播,薛据兄弟七人于开元、天宝间“并举进士,连中科名。衣冠荣之”。 薛据排行第三,所以当时称他作薛三。有的书中载薛据为荆南人(一说河中宝鼎人)。据《旧唐书·薛播传》及当时韩愈,常袬等所记,皆云为河东人,岑参有《进薛播擢第归河东》,可知薛据确为河东人。薛据晚岁客居荆州,杜甫诗数及之,如《别崔潩因寄薛据孟云卿》:“荆州过薛孟,为报欲论诗。”有人以薛据为荆南人,很可能是读杜甫诗而致误。 ...
薛据。 薛据,盛唐诗坛著名诗人,杜甫、王维诗中作“薛璩”,其兄薛播、薛揔,名皆从手旁,知当以薛据为正,“璩”或为后世板划之误。唐河东宝鼎(今山西万荣县)人。薛氏为河东望族,《旧唐书》·薛播传》云薛播,薛据兄弟七人于开元、天宝间“并举进士,连中科名。衣冠荣之”。 薛据排行第三,所以当时称他作薛三。有的书中载薛据为荆南人(一说河中宝鼎人)。据《旧唐书·薛播传》及当时韩愈,常袬等所记,皆云为河东人,岑参有《进薛播擢第归河东》,可知薛据确为河东人。薛据晚岁客居荆州,杜甫诗数及之,如《别崔潩因寄薛据孟云卿》:“荆州过薛孟,为报欲论诗。”有人以薛据为荆南人,很可能是读杜甫诗而致误。
薛昭蕴,字澄州,河中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人。王衍时,官至侍郎。擅诗词,才华出众。《北梦琐言》:薛澄州昭蕴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好唱《浣溪沙》词。 ...
薛昭蕴。 薛昭蕴,字澄州,河中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人。王衍时,官至侍郎。擅诗词,才华出众。《北梦琐言》:薛澄州昭蕴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好唱《浣溪沙》词。
马怀素(659―718),字惟白。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幼时家境贫寒,苦读经史。擢进士第,累迁御使。开元初,为吏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兼昭文馆学士,四迁左台监察御史。有诗作《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酒字》。 ...
马怀素。 马怀素(659―718),字惟白。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幼时家境贫寒,苦读经史。擢进士第,累迁御使。开元初,为吏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兼昭文馆学士,四迁左台监察御史。有诗作《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酒字》。
崔日用,唐朝大臣,诗人。进士出身,为芮城尉。先是攀附武三思,后附唐玄宗。在诛除太平公主前,玄宗跟崔日用讨论,日用说:“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太子),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并建议“先定北军”,七月初四,玄宗完全按照崔日用的计划行事。遂诛太平公主。史称崔日用“每朝廷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封齐国公。 ...
崔日用。 崔日用,唐朝大臣,诗人。进士出身,为芮城尉。先是攀附武三思,后附唐玄宗。在诛除太平公主前,玄宗跟崔日用讨论,日用说:“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太子),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并建议“先定北军”,七月初四,玄宗完全按照崔日用的计划行事。遂诛太平公主。史称崔日用“每朝廷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封齐国公。
张谔,生卒年里贯均未详。景龙二年(708)登进士第,开元中官至太祝。岐王李范好学工书,雅爱文士,博与间朝隐、刘庭埼、郑繇等皆游其门,篇题唱和。时玄宗禁诸王与外人交接,谔坐与范饮酒赋诗,贬山茌丞,后复为陈王掾。《全唐诗》存诗十二首。 ...
张谔。 张谔,生卒年里贯均未详。景龙二年(708)登进士第,开元中官至太祝。岐王李范好学工书,雅爱文士,博与间朝隐、刘庭埼、郑繇等皆游其门,篇题唱和。时玄宗禁诸王与外人交接,谔坐与范饮酒赋诗,贬山茌丞,后复为陈王掾。《全唐诗》存诗十二首。
[唐](约公元七〇八年前后在世)字不详,相州临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中宗景龙中前后在世。自闻喜尉入为学士。终吏却员外郎。馔工诗,所作今存十四首。(见《全唐诗》) ...
卢僎。 [唐](约公元七〇八年前后在世)字不详,相州临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中宗景龙中前后在世。自闻喜尉入为学士。终吏却员外郎。馔工诗,所作今存十四首。(见《全唐诗》)
生卒年不详。字介石,庐江(今属安徽)人。性朴野,有异术,多谈神仙之事。适意往来,行踪不定。或寓庐山白鹿洞,或居茅山,或游九华山。早年尝以时事干南唐李氏,以其狂戆,不为所用,遂拂衣归隐。中主保大时,以异人召,不至。宋太平兴国九年(984),自茅山再游庐山。后不知所终。生平见马令《南唐书》本传、《诗话总龟》卷四四、《十国春秋》本传。坚能诗,常于佛寺道观行吟自若。其《题幽栖观》、《游溧阳下山寺》等诗尤有名。《全唐诗》卷七五七、八六一两见,存诗6首、断句2联。《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
许坚。 生卒年不详。字介石,庐江(今属安徽)人。性朴野,有异术,多谈神仙之事。适意往来,行踪不定。或寓庐山白鹿洞,或居茅山,或游九华山。早年尝以时事干南唐李氏,以其狂戆,不为所用,遂拂衣归隐。中主保大时,以异人召,不至。宋太平兴国九年(984),自茅山再游庐山。后不知所终。生平见马令《南唐书》本传、《诗话总龟》卷四四、《十国春秋》本传。坚能诗,常于佛寺道观行吟自若。其《题幽栖观》、《游溧阳下山寺》等诗尤有名。《全唐诗》卷七五七、八六一两见,存诗6首、断句2联。《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约公元九三O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年不详死于925年五代时许州人,约后唐明宗长兴初前后在世,据当代学者考证,死于前蜀败亡之际。父魏宏夫,为蜀王建养子,赐姓名王宗弼,封齐王。承班为驸马都尉,官至太尉。国亡,与其父同时被杀。承班工词,艳丽似温庭筠,今存二十一首(见《唐五代词》)。 元遗山曰:魏承班词,俱为言情之作。大旨明净,不更苦心刻意以竞胜者。 ...
魏承班。 约公元九三O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年不详死于925年五代时许州人,约后唐明宗长兴初前后在世,据当代学者考证,死于前蜀败亡之际。父魏宏夫,为蜀王建养子,赐姓名王宗弼,封齐王。承班为驸马都尉,官至太尉。国亡,与其父同时被杀。承班工词,艳丽似温庭筠,今存二十一首(见《唐五代词》)。 元遗山曰:魏承班词,俱为言情之作。大旨明净,不更苦心刻意以竞胜者。
[唐](约公元八三一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长庆二年,(公元八二二年)登进士第。终侍御史。标所作诗,今仅见存于全唐诗者十二首。 ...
陈标。 [唐](约公元八三一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长庆二年,(公元八二二年)登进士第。终侍御史。标所作诗,今仅见存于全唐诗者十二首。
李穆。 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刘长卿婿。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
张志和。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梁安世(生卒年不详),字次张,括苍人。绍兴六年(1136)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淳熙中,官广南西路转运判官。梁安世是著名的赏石家,在桂林“桂海碑林”内有梁安世《乳床赋》《元祐党籍》等石刻。 ...
梁安世。 梁安世(生卒年不详),字次张,括苍人。绍兴六年(1136)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淳熙中,官广南西路转运判官。梁安世是著名的赏石家,在桂林“桂海碑林”内有梁安世《乳床赋》《元祐党籍》等石刻。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约于代宗大历初在湖南与怀素等过往唱酬。事迹散见其《怀素师草书歌》、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全唐诗外编》存诗13首,其中12首为误收。 ...
马云奇。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约于代宗大历初在湖南与怀素等过往唱酬。事迹散见其《怀素师草书歌》、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全唐诗外编》存诗13首,其中12首为误收。
护国。 护国,唐江南诗僧。天宝、大历间在世,为玄、肃、代三朝人,与灵一同时而稍后。工词翰,诗名闻于世。约卒于代宗大历间,张谓有诗哭之。《全唐诗》录存其诗十二首。
杨夔,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光化末(约公元900年)前后在世。唐文学家,自号“弘农子”,弘农(今河南灵宝)人。能诗,工赋善文,与杜荀鹤、康饼、张乔、郑谷等为诗友,以《冗书》驰名士大夫间其文颇有气势,《蓄狸说》、《善恶鉴》、《植兰说》等皆为佳篇。著述颇富,有文集五卷,冗书十卷,冗余集一卷,《新唐书 · 艺文志》均传于世,《全唐诗》存其诗十二首,《全唐文》存其文二卷。生平事迹见《新唐书》卷一八九、《唐才子传》卷一O。 ...
杨夔。 杨夔,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光化末(约公元900年)前后在世。唐文学家,自号“弘农子”,弘农(今河南灵宝)人。能诗,工赋善文,与杜荀鹤、康饼、张乔、郑谷等为诗友,以《冗书》驰名士大夫间其文颇有气势,《蓄狸说》、《善恶鉴》、《植兰说》等皆为佳篇。著述颇富,有文集五卷,冗书十卷,冗余集一卷,《新唐书 · 艺文志》均传于世,《全唐诗》存其诗十二首,《全唐文》存其文二卷。生平事迹见《新唐书》卷一八九、《唐才子传》卷一O。
薛稷(649~713)字嗣通,中国唐代画家,书法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中书令薛元超之侄。汉族,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后被赐死狱中。工书法,师承褚遂良,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无作品传世。 ...
薛稷。 薛稷(649~713)字嗣通,中国唐代画家,书法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中书令薛元超之侄。汉族,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后被赐死狱中。工书法,师承褚遂良,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无作品传世。
生卒年不详。籍贯未能确定,寓长安时有“却羡秦州雁,逢春尽北飞”(《除夜长安作》)之句,疑为秦州(今甘肃天水)人。后梁贞明六年(920)登进士第。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七一。《全唐诗》存诗1首,一作李景诗,恐非。 ...
李京。 生卒年不详。籍贯未能确定,寓长安时有“却羡秦州雁,逢春尽北飞”(《除夜长安作》)之句,疑为秦州(今甘肃天水)人。后梁贞明六年(920)登进士第。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七一。《全唐诗》存诗1首,一作李景诗,恐非。
徐安贞,(698年7月10日–784年8月12日),初名楚璧,字子珍,信安龙丘(今浙江龙游)人。唐朝进士,检校工部尚书,中书侍郎(中书令缺,同宰相职)。尤善五言诗。卒后葬于平江县三墩乡徐家坊,墓今犹存,为岳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徐安贞。 徐安贞,(698年7月10日–784年8月12日),初名楚璧,字子珍,信安龙丘(今浙江龙游)人。唐朝进士,检校工部尚书,中书侍郎(中书令缺,同宰相职)。尤善五言诗。卒后葬于平江县三墩乡徐家坊,墓今犹存,为岳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汉族,鄂州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其父李善,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 ...
李邕。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汉族,鄂州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其父李善,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
蒋贻恭,五代后蜀诗人。一作诒恭,又作诏恭,江淮间人。唐末入蜀,因慷慨敢言,无媚世态,数遭流遣。后值蜀高祖孟知祥搜访遗材,起为大井县令。贻恭能诗,诙谐俚俗,多寓讥讽。高祖末年,臣僚多尚权势,侈敖无节,贻恭作诗讽之,高祖赞为“敢言之士也。”《咏安仁宰捣蒜、《咏虾蟆》、《咏王给事》等,讥刺缙绅及轻薄之徒,为彼所恶,痛遭捶楚。《全唐诗》收录其诗十首。 ...
蒋贻恭。 蒋贻恭,五代后蜀诗人。一作诒恭,又作诏恭,江淮间人。唐末入蜀,因慷慨敢言,无媚世态,数遭流遣。后值蜀高祖孟知祥搜访遗材,起为大井县令。贻恭能诗,诙谐俚俗,多寓讥讽。高祖末年,臣僚多尚权势,侈敖无节,贻恭作诗讽之,高祖赞为“敢言之士也。”《咏安仁宰捣蒜、《咏虾蟆》、《咏王给事》等,讥刺缙绅及轻薄之徒,为彼所恶,痛遭捶楚。《全唐诗》收录其诗十首。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
王湾。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王铎。 王铎(?-884年),字昭范,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宰相,司徒王播之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