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曜为元超长子,褚遂良乃其舅祖,生平事迹,史记不详。可知者为王勃文友,咸亨初年曾与之游于四川锦州,王勃有送别诗二首记其事。万岁登封年间(696)见任春宫郎中(礼部郎中),神功年间(697)改正议大夫,与再从弟中书舍人薛稷并以辞学知名朝野。圣历二年(699)为奉宸大夫,与天下名士李峤、员半千、阎朝隐、沈俭期、徐坚、张说、刘知几、宋之问、富嘉谟等二十六人共撰《三教珠英》,凡 1300卷。久视元年(700)五月十五日侍从武则天游幸登封石淙山,应制《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诗》,并奉敕正书武后与诸侍从大臣的唱和诗。其后行踪无考,或即卒于长安末年(703—704)。河南登封所立《封祀坛碑》,遒密有致,为其代表作。
薛曜与薛稷同一师承,书学褚遂良,瘦硬有神,用笔细劲,结体疏朗,但较褚书险劲,更纤细,在当时享有大名,被后人评为“宋徽宗瘦金体之祖”(赵佶真书学薛曜,自创“瘦金体”)。他对褚书不作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加以发挥,有所创造,然亦成习气,为褚书末流。 作品欣赏:《夏日游石淙诗并序》
《夏日游石淙诗并序》是薛曜的代表作,为“石淙河摩崖题记”之一。“石淙河摩崖题记”,唐久视元年(700年)三月十九日刻。高3.7米,宽3.7米,楷书,39行,行42字,为河南省最大的摩崖碑刻,分为《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和《秋日宴石淙序》两部分。唐大周圣历三年(700年)夏季,武后则天率群臣巡游中岳嵩山,登封峻极后,避暑石淙河,曾在水漂石上大宴群臣。武则天即兴作诗一首《夏日游石淙》,命从臣16人奉和诗名为《侍游应制》,武则天又作序《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命薛曜书写,让工匠刻于崖壁上。16位从臣是:李显、李旦、武三思、狄仁杰、张易之、张宗昌、李峤、劳味道、姚元崇、阎朝隐、崔融、薛曜、徐彦伯、杨敬述、于季子和沈佺期。武则天在此宴请群臣一事,两唐书武后本纪失载,此碑可补其阙。诗作已收入《全唐诗》,刻本文字稍异,以碑刻为是。《秋日宴石淙序》,张易之撰文。内容主要描绘石淙河的山水景物。二者的书者皆为薛曜,其书法瘦劲奇伟, 被历代书家称为“宋徽宗瘦金体之祖”,存世作品极少,因而十分珍贵。
清人叶昌炽《语石》有评“ 观《石淙序》,其转折之处运笔太重,如黛干霜皮,礧砢多节,又如侧出之水竹箭,奔腾至千里,一曲之处,忽搏而过颡,不免捉衿肘见矣。余谓必欲学曜书,尚不如《封祀坛铭》,不失河南三龛矩鑊。”
有弟二人:薛毅官至太子舍人,薛俊官至慈州刺史。
特别重要的是,不管是按照西安碑林的资料显示,还是按照薛瓘,薛曜,薛绍三人的经历判断,都可以确定薛瓘,薛曜不可能是同一人。薛瓘是薛曜的叔伯父、薛元超的堂兄弟。也就是说薛曜与薛稷,薛顗,薛绍等人的堂兄弟。
正夜侍宴应诏(《英华》作正月望夜上阳宫侍宴应制)。唐代。薛曜。 重关钟漏通,夕敞凤凰宫。双阙祥烟里,千门明月中。酒杯浮湛露,歌曲唱流风。侍臣咸醉止,恒惭恩遇崇。
送道士入天台。唐代。薛曜。 洛阳陌上多离别,蓬莱山下足波潮。碧海桑田何处在,笙歌一听一遥遥。
登绵州富乐山别李道士策。唐代。薛曜。 珠阙昆山远,银宫涨海悬。送君从此路,城郭几千年。云雾含丹景,桑麻覆细田。笙歌未尽曲,风驭独泠然。
九城寻山水。唐代。薛曜。 菊浦桃源瞰九城,鸾歌凤啸忽将迎。千岩杂树云霞色,百道流泉风雨声。上客由来轩盖重,幽人自觉薜萝轻。疑是昔年栖息地,山中日暮有馀情。
邙山古意。唐代。薛曜。 昔掩佳城路,曾惊壑易迁。今接宜都里,翻疑海作田。镂鼎名应大,生金字不传。风飙吹白日,罗绮拭黄泉。象凤笙留国,成龙剑上天。长乐移新垄,咸阳失旧阡。川流徒漫漫,神理竟绵绵。伫见飞来鹤,沈嗟不学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