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纪(876-951),字子持,京兆万年人。(案:此下有阙文。)长兴末,为太常卿。文纪形貌魁伟,语音高朗,占对铿锵,健于饮啖。举进士,事梁为集贤殿学士。唐明宗时,为御史中丞,迁工部尚书,贬石州司马。久之,为太常卿。奉使于蜀,过凤翔,废帝时为节度使,见文纪奇之。后入立,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周时进司空。诗一首。 卢文纪的诗文(0篇)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时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他与杨万里在湖南零陵旅舍中认识(据叶渭清《杨诚斋年谱》),言论契合,遂定交为友。次早,德藻动身,作诗为别,万里也和诗一首。德藻对万里说:“我们定交有如定婚一样,应各留一诗为证。从此,二人成为诗友。但德藻早已淡于功名,无意做官。光宗朝,广西提点刑狱缺员,杨万里曾推荐他担任,宰相王淮说;“我深知萧东夫的性格,我曾请他作杭州太守,他称病不就,不必说更远的广西了。”绍熙二年(1191年),德藻既丧妻又失去儿子,既贫且病,但仍耽好作诗,苦吟不辍,后来曾一度到福州,担任福建安抚司参议的闲职,卒年不详。宋人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说道:“如果萧不早死,即杨万里犹出其下。”可见他在南宋诗坛上的地位。
萧德藻曾向曾几学诗。杨万里《淳熙荐士录》列他为第13人,说他“文学甚古,气节甚高,其志常欲有为,其进未尝苟合。老而不遇,士者屈之”。杨万里将他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举,称为“四诗翁”、“四诗将”(《进退格寄张功父姜尧章》、《谢张功父送近诗集》、《诚斋集》卷四十一、卷三十九),说:“近世诗人若范石湖之清新,尤梁溪之平淡,陆放翁之敷腴,萧千岩之工致,余所畏也,”(《千岩择稿》序)。诗风古硬顿挫而有深致,乐雷发《书萧千岩集》评其诗风为“古似洞庭张雅乐,严如即墨敛残兵”(《雪矶丛稿》)。如《古梅二绝》:“湘妃危立瘦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百千年藓著枯树,一两点春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直愁斜日冻蜂知”;可窥见其特色。
萧德藻著有《千岩择稿》七卷,死后由杨万里作序刊行,可惜元代时,诗版本在永州被毁,后人竞无从看到他的诗集了。从清人郑方坤《全闽诗话》所引的各家记载中只找到《古梅》(二首)、《采莲曲》(二首)、《次韵傅唯肖》、《登岳阳楼》、《虞美人草》、《詹公祠》、《樵夫》等九首和一些零句。其中以《古梅》一首最佳,诗云:“湘妃危立冻蚊背,海月冷挂珊瑚枝。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近代诗人陈衍评云:“梅花诗之工,至此可叹观止,非林和靖所能想到(《宋诗精华录》)。另《樵夫》一首富有劳动人民的生活真实性,诗云:“一担乾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萧诗用字造句,都立意要生硬新奇,不肯落俗套,深受江西派的影响。
大词家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就是萧的侄女婿。因为姜夔的父亲姜噩,与德藻是同科进士,曾知河阳县,卒于官。所以姜夔以故人子的身分见萧,萧十分器重姜的文才,曾说:“学诗数十年,始得一友。”就把兄女嫁给他,并介绍他去见杨万里。杨读了姜的诗,大加称赏,赠诗给他,中有“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的句子。因此,姜对萧德藻怀有知己之感,姜有好几首词,如《一萼红》、《惜红衣》等,都是为纪念萧而作的。其名作《扬州慢》一词,为感伤时事而作,姜在词末注云:“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感焉。足见对萧的尊重。
萧德藻不仅是诗人,他还是一个诙谐的传奇寓言作家。他著有一篇《吴五百传》(赵与时《宾退录》卷六),中说:昔时有一个疯僧,本是淮右(今安徽西部)人,旅居吴郡(今苏州市),每天在街上醉酒打人,县官将他抓起来,派一个姓吴的“五百”(五百是古代差役的别称),押解他回原籍。吴五百每天凶狠地打骂他,天未明,即促他从旅舍动身上道。有一天行至奔牛埭地方,二人夜住旅馆,僧用酒灌醉了五百,把五百头发剃光,再将自己的刑械加在五百身上,互换了衣服,破墙而逃。次早,五百醒来,不见了疯憎,墙壁已破,惊觉和尚已经逃走了。低头却看自己身上的刑衣、刑具,又摸到了自己的光头,不禁大呼道:“咦!和尚却在这里,可是我到那里去了呀?”萧德藻在传后评语说:“世之失我者,岂独吴五百哉?”他这个寓言,寓深刻的哲理于讽刺之中,在中国笑林里开辟出一个新类型,后世人便转相摹仿,如耿天台全书《杂俎·彻蔀编》、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以及民间传说的“张冠李戴”之类,都是由《吴五百传》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