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绪(1645-1723),清代官员、学者、书法家。初名度心,中进士后改名鸿绪。字季友,号俨斋,别号横云山人,华亭张堰镇(今属上海金山)人。康熙十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曾入明史馆任《明史》总裁,与张玉书等共主编纂《明史》,为《佩文韵府》修纂之一。后居家聘万斯同共同核定自纂《明史稿》三百一十卷,献与玄烨,得刊行。一生精于鉴藏书画。书学米芾、董其昌,具遒古秀润之趣。为董其昌再传弟子。著有《横云山人集》等。 王鸿绪的诗文(14篇)
书法
王鸿绪精鉴赏,工书法,“奄有魏晋以来诸家之长,挥毫落纸,人争藏弆”,书仿米芾而失其秀润之气,学董其昌腴润有致,但不免弱。兼通医学,有医着《王鸿绪外科》。著有《横云山人集》27卷,按年编次,由《山晖》、《望云》、《还朝》、《淮干》等分集合成,龚鼎孳、宋琬、周茂遇、田茂遇、吴懋谦等均有序,此外尚有《赐金园文集》60卷,《史例义》2卷等流传当世。
诗作
王鸿绪的诗,据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4称:艺术华丽、富有文彩、意味深长。其五言小诗依然有南朝的乐府民歌的风格,代表作有《画春堂·东风软透露花香》。王鸿绪能诗善文,亦能词,词风秀艳。亦通医学,又精书法,有魏晋以来诸家之长,挥毫落纸,人们争相收藏。
书画鉴赏
由于王鸿绪位高权重,眼光开阔,对书画的研究深有心得。故经他手的书画作品大都真而精,是那个时代的书画鉴定权威。王鸿绪的鉴藏印有《宝奎堂》、《赐金园主人》、《大司农章》、《点易斋》、《横云山人》、《鸿绪》、《鸿绪之印》、《王鸿绪印》、《华亭王氏珍赏》、《王俨斋鉴赏法墨名书》、《俨斋》等。
文集
王鸿绪著有《横云山人集》27卷,按年编次,内容主要写景和酬赠之作,由《山晖》、《望云》、《还朝》、《淮干》等分集合成,龚鼎孳、宋琬、周茂遇、田茂遇、吴懋谦等均有序。代表作有《西园》、《赠萧芷崖》、《夜》等。此外尚有《赐金园文集》60卷、《史例义》2卷。另有医着《王鸿绪外科》等流传当世。其五言小诗俨然有南朝乐府民歌风致。亦能词,词风秀艳。
为官
王鸿绪出于官宦之家。康熙十二年(1673年)进士一甲第二名进士。
康熙十四年(1675年)主持顺天乡试,充日讲起居注官,不久升赞善。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转侍读,任《明史》总裁官,撰写列传。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充会试总裁官。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擢左都御史。
康熙二十八年服父丧期满返京,遭左都御史郭琇弹劾其与高士奇“植党营私,扰乱朝政”,又受嘉定知县贿银五百两。康熙鉴于前朝党祸,不愿扩大事端,此事不了了之。
编撰《明史》
康熙三十三年,因大学士王熙、张玉书的推荐,康熙以《明史》“自开局纂修以来,岁久未告竣,事预期速,蒇宜专责成”,责成王鸿绪开始编修《明史》。
康熙四十一年,《明史》列传刚脱稿,尚未订正,万斯同即逝于王鸿绪寓所,《明史》的编纂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参与纂修《佩文韵府》。
康熙四十八年,王鸿绪被免职,以原官解任回籍,他私下带走史稿,经五年的删改润笔,于康熙五十二年史稿撰笔初成,次年进呈。
翌年,重新得到起用,充《诗经传说汇纂》及《省方盛典》总裁官。不久王鸿绪将明史稿刻为己作,以敬慎堂之名刊印此即《横云山人明史稿》,不具万斯同之名。同年八月十五日,王鸿绪即卒于张堰镇家。明史的第二次修稿至此终点。
归来 其三。清代。王鸿绪。 半载京华客,归来意若何。早凋三径菊,空废《五噫》歌。开帙蟫鱼落,褰帷蛛网多。草堂须检校,从此卧山阿。
戒坛。清代。王鸿绪。 狮子岩头十八转,两崖相峙路如线。青峦碧涧绕珠林,丹壁雕阑耸禅院。禅院峨峨苍松寒,连柯接叶捎云端。蹁跹有似翠蛾舞,夭矫时作蛟龙盘。立者倚者各有态,或疏或密何珊珊。黛色参天凌汉柏,浓枝避雨胜秦官。我来婆娑至日暮,耳边萧飒流青湍。不知植根几千载,霜皮百尺雄斋坛。忆昔少游慈仁寺,殿角双松交古翠。童童如盖映芳樽,未饮先教心已醉。可惜花宫作贾廛,枯株零落充炊烟。岂若兹松居尘外,丰神舄奕层崖巅。乃知市朝摧折易,衰朽山林岑寂多长年。呜呼山林岑寂多辰年,北窗我欲耽高眠。
雾中由戒坛度罗睺岭稍霁至潭柘。清代。王鸿绪。 既瞻戒坛松,言观潭柘树。山僧劝我且莫行,白额秋来乱林坞。我闻斯言大吁怪,欲行不行日亭午。此生到处被物厄。不信山游复有虎。携朋大笑出寺门,樵子前驱荷干橹。联镳兀兀云雾中,羊肠鸟道愁花骢。十步九折凌绝壁,仰面直欲摩苍穹。但觉千山万岭同一气,举世高下归鸿濛。我仆马蹇滞岩底,招呼不辨西与东。兹山猛兽固客在,耳边作吼惟松风。须臾度岭四天豁,西崦已堕铜轮红。忽见九峰开锦帐,朱霞一抹青芙蓉。红楼金殿耸天际,秋林杳霭闻清钟。我策我马入幽谷,苾刍相引岩之麓。绀宇辉煌绕玉阑,禅房窈窕摇修竹。古柘千章无复存,妙严双趾今谁续。日斜不及访龙泉,仰睹峰头乱红绿。对景行厨泻酒醅,临风万里酣高台。我且歌,君莫哀,元规朝市多尘埃,城外名山谁看来。
归来二首 其一。清代。王鸿绪。 长铗归来日,貂裘欲敝时。吾亲怜久客,扶杖喜相持。款款谈征路,依依问旧知。自朝还至暮,尽室慰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