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朗读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欲:将要,想要。

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

先:首先,事先。

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

而:顺承连词 意为然后

置: 放,搁在。(动词)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

坐:通“座”,座位。

至:等到。

之:到……去,前往。(动词)

操:拿、携带。(动词)

已:已经。(时间副词)

得:得到;拿到。

履:鞋子,革履。(名词)

乃:于是(就)

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

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遂:于是。

曰:说。

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

吾:我。

市罢:集市散了

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是有的。而且并不少。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容易碰壁。

韩非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

韩非朗读
()

相关作品

稼轩居士花下与郑使君惜别醉赋,侍者飞卿奉命书。

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歌丽。泛碧蚁。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要须借东君,灞陵春意。晓梦先迷楚蝶,早风戾、重寒侵罗被。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

()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