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指把乡试、会试选出的文章编印成的文集。
例刊刻闱墨,务照原卷。——《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
英selections from papers of successful condidates at imperial examination;
科举制度,自 明•以来,乡试、会试后,主考挑选试卷中文字符合程式的,编刻成书, 明•称“小録”。 清 称“闈墨”。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四三·贡举》。
引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同社生素揶揄之;及见闈墨,相视而惊,细询始知其异。”
郑振铎 《黄公俊之最后》:“看在多年的乡邻面上,我劝你得赴考,得多练字,得多读名家闱墨。”
科举时代乡、会试选印发行中式者的作品,称为「闱墨」。
别称“试录”。闱,科举时代的试院。墨,试卷。明清将乡、会试中式文章,选刻成书,明称小录,清称闱墨。考场中应试者用墨笔,送试官前再经朱笔誊写,故试卷有朱、墨二本。《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康熙九年议准:嗣后每年乡、会试卷,礼部选其文字中程者,刊刻成帙,颁行天下。一应坊间私刻,严行禁止。”又:“三十二年复准:刊刻闱墨,务照原卷,若考官不照原卷发刻者,交部议处。”
《曾国藩家书》-收到家中寄来诸物63页:“曾受恬自南京归,余寄回银四百两,高丽参半斤,鹿胶阿胶共五斤、闱墨二十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忆诗词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egushici.com/cidian/e28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