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搪揬”。
冒犯;抵触;接触。
亦作“搪揬”。冒犯;抵触;接触。
引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是故彊毅之人,狠刚不和,不戒其彊之搪突,而以顺挠厉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难与入微。”
晋•法显 《佛国记》:“旃荼罗名为恶人,与人别居。若入城市,则击木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相搪揬。”
清•黄宗羲 《避地赋》:“谁谓莫来莫往兮,亦有麋鹿之搪揬。”
清•昭槤 《啸亭杂录·洪稚存》:“朱 正色曰:‘吾为君之师辈,乃敢搪突若尔?’”
冒犯、触犯。也作「唐突」。
引《警世通言·卷四〇·旌阳宫铁树镇妖》:「吾闻此畜,妖气最毒,搪突其气者,十人十死,百人百亡,须待时而往。」
近冒犯
失礼,冒昧的举动。明·凌蒙初也作「唐突」。
引《红拂记·第一出》:「小人们不知道,多有搪突,望老爷恕罪。」
搪突拼音táng tū,释义是冒犯;抵触;接触亦作“搪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忆诗词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egushici.com/cidian/b27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