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哀毁瘠立”。
亦作“哀毁瘠立”。形容因居亲丧悲损其身,瘦瘠如骨骸支立。
引语本《后汉书·韦彪传》:“父母卒,哀毁三年……服竟,羸瘠骨立异形。”
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王戎 和嶠 同时遭大丧…… 王戎 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唐•张鷟 《朝野佥载·补辑》:“﹝ 崔浑 ﹞丁母艰,勺饮不入口,哀毁瘠立。”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遽公孙 哀毁骨立,极尽半子之谊。”
形容因居亲丧过于悲伤哀痛,以致身形瘦损。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母哀毁骨立,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闾党姻娅,一时咸以孝女称,至今弗衰也。」
哀毁骨立,读音āi huǐ gǔ lì,成语,指因为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身体好像只剩下一副骨架子支撑着。形容孝子在守孝期间由于过分悲哀而损伤了身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忆诗词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egushici.com/cidian/70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