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典

汉语词典在线查词

查词典·学古诗·让你腹有诗书气自华

词典

注释的意思

zhùshì

注释


拼音zhù shì
注音ㄓㄨˋ ㄕˋ
词性动词

反义正文

词语解释

注释zhù shì

  1. 解释字句的文字。

    note; footnote; annotation;

  2. 用文字解释字句。

    annotate; explain with notes;

引证解释

  1. 解释字句的文字。

    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若夫注释为词,解散论体,杂文虽异,总会是同。”
    唐•刘知几 《史通·补注》:“既而史传小书,人物杂记……文言美辞,列於章句,委曲叙事,存於细书。此之注释,异夫儒士者矣。”
    《<廖仲恺集>前言》:“文中的外国地名、人名,与现在通用的译名颇不一致,为保持原貌,未加改动,其中重要的作了简略注释。”

  2. 用文字解释字句。

    《隋书·文学传·潘徽》:“总会旧辙,创立新意,声别相从,即随注释。”
    宋•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陶潜 《读山海经》十三首用事,今本多差误,各为注释之。”
    明•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 朱子 ﹞天文歷律度数,无不究悉,仍好为文,工於诗,工於笔札,如《楚词》、 韩 文,亦皆注释。”
    1. 解释字句的文字。 宋•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旧 蜀 本 杜 诗,并无註释。”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於一一音,有一一説,不达註释,可以达用。”
    《瞿秋白文集》编辑委员会《<瞿秋白文集>序》:“在文集的各部分,编者都曾经加了一些註释。”

  3. 用文字解释字句。

    《明史·顾鼎臣传》:“进讲 范浚 《心箴》,敷陈剴切。帝悦,乃自为註释,而 鼎臣 特受眷。”
    清•昭槤 《啸亭杂录·纯庙博雅》:“每一诗出,令儒臣註释,不得原委者,许归家涉猎。”

国语辞典

注释zhù shì

  1. 解释文句的意义。

    《隋书·卷七六·文学传·潘徽传》:「总会旧辙,创立新意,声别相从,即随注释。」
    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下》:「陶潜读山海经十三首用事,今本多差误,各为注释之。」

    解释

  2. 解释文句意义的文字。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若夫注释为词,解散论体,杂文虽异,总会是同。」
    唐·刘知几《史通·卷五·补注》:「文言美辞,列于章句,委曲叙事,存于细书,此之注释,异夫儒士者矣。」

网络解释

注释 (汉语词语) 注释,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为古书注释开始于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分得较细,分别称之为注、释、传、笺、疏、章句等。包含的内容很广。诸凡字词音义、时间地点、人物事迹、典故出处、时代背景都是注释对象。有脚注、篇末注、夹注等形式。古籍注释列在正文之中,有双行夹注和夹注。现代书籍注释列于正文当页之下,称脚注,亦称本面注;列于文章之后或列于书籍之后者称篇末注。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全书注文的编排一般要求统一,以便于读者查考。注释在教科书中应用广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现代学术作品中的注释一般分内容解释和来源解释两种。前者多指对文章或书籍中某一部分词句作进一步说明,但为了防止冗杂而把它放在段落之外(文末或页边)。后者一般是为了保障原作者的著作权,注明某此语句、词语、观点的来源,以便读者的查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劳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忆诗词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egushici.com/cidian/2889942/

发布于:2023-02-02 18: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