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指需要迅速传送的公文、信件,上面插上鸡毛。
英a message with a feather attached as a sign of urgency;
亦作“鷄毛信”。紧急传递的信件。因常粘上或插上鸡毛,故称。参见“鸡毛文书”。
引李季 《五月端阳·满天红》诗:“卖脑的白军一出动,鸡毛信转眼间送上了山。”
华山 《鸡毛信》:“这是一封鸡毛信!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的信!”贺敬之 《放歌集·回延安》诗:“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鸡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石挥执导,蔡元元、蔡安安、舒适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战故事片。
影片主要讲述了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
影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中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
旧指需要迅速传送的公文、信件,上面插上鸡毛。 现存全国唯一的鸡毛信实物,是从河北省元氏县仙翁寨发出的。仙翁寨现分为前仙,后仙两个村。抗日时期,仙翁寨周围地区,共产党,国民党都普遍使用鸡毛信,以致泛滥,个人琐事都使用鸡毛信。元氏县西部太行山区的仙翁寨周围,所使用的鸡毛信,有信封,一律是两根鸡毛,在信封的两角。一般没有邮戳,司令部的有邮戳,为长方形。请老百姓专人投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忆诗词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egushici.com/cidian/013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