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Search

吉祥寺赏牡丹

作者:苏轼
《吉祥寺赏牡丹》原文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吉祥寺赏牡丹》繁体翻译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醉歸扶路人應笑,十裏珠簾半上鉤。

相关赏析

  意、情、境、象、言,古今文章之总要。境者,上承意情,下摛象言,谋篇布局,定势陶熔,经心绪而纬事物,以成胸中世界,指底文章。故善结境者,妙旨有三:实境实景,有安身处,意不待寻。

  东坡为诗,善结别境。其法有二:自理趣入而别趣出,譬如《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自别趣入而理趣出,譬如此诗。

  人老簪花,非常人行止;人老簪花不自羞,更非常人心境。写吉祥寺牡丹之妩媚醉人,不执直笔,却从非常之趣兴出,可谓深得六一先生“返照波间”之真昧。

  醉归扶路人应笑,妙在一个“应”字。簪花老人扶路醉归,其态确实惹人笑。但是一个“应”字却在笑与没笑之间拈出悬念。——应是无人笑罢。因为此时的杭州已是十里珠帘半上钩,一城人的心神俱被春色与花景拘了去,还有谁会注意一个醉归的老人呢?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吉祥寺赏牡丹》原文,《吉祥寺赏牡丹》翻译,《吉祥寺赏牡丹》赏析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忆诗词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egushici.com/chaxun/94497.html

发布于:2017-01-06,热度:

关键词

苏轼的诗词

苏轼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