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感事八首用杜《秋兴》韵•冀中战况
作者:朱德- 《朱德感事八首用杜《秋兴》韵•冀中战况》原文:
-
飒飒秋风透树林, 燕山赵野阵云深。
河旁堡垒随波涌, 塞上烽烟遍地阴。
国贼难逃千载骂, 义师能奋万人心。
- 《朱德感事八首用杜《秋兴》韵•冀中战况》繁体翻译:
-
颯颯秋風透樹林, 燕山趙野陣雲深。
河旁堡壘隨波湧, 塞上烽煙遍地陰。
國賊難逃千載罵, 義師能奮萬人心。
- 诗的首联:“南征诸将建奇功,胜算全操在掌中。”出句以“南征诸将”四字扣题,然后又以“建奇功”三字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南征诸将的由衷赞美之情。1947年夏秋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栗裕、陈赓等将领,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伟大战略部署,率三路大军强渡黄河,南下到国民党统治区作战,从而胜利实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伟大历史性转折。因此,朱德在这里称赞他们为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为解放全中国建立了“奇功”。“胜算全操在掌中”形象地描绘了南征诸将那种叱咤风云、运筹帷幄、成竹在胸、胜券稳操、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和风貌,同时也指出了“南征诸将建奇功”的根本原因。读罢此句,南征诸将的那威武、高大的大将形象已活生生地浮现在人们眼前,令人崇敬、钦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作者对南征渚将的热情赞颂也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颔联、颈联承接了首联“建奇功”三个字,铺展开来,描写了“南征渚将”在军事上、政治上所取得的伟大功绩。在颔联两句中,作者化用了成语“秋风扫落叶”,把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比作残败的落叶,把威武强大的人民、解放军比作强劲的秋风,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大反攻的大好形势,再现了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长驱南下,直捣敌人心脏;向国民党反动派展开全面大反攻的波澜壮阔的动人场面,展现了解放军斗志昂扬,勇猛威武,如秋风扫落叶般地横扫国民党反动派的残兵败将的浩大声势和赫赫军威。正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指出的那样:“解放军所到之处,敌人望风披靡,人民欢声雷动。整个敌我形势,和一年前比较,已经起了基本上的变化”。
在这首诗里,作者用“秋风”来比喻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则又赋予了“秋风”以全新的含义和意境,并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实在是无比恰当,表现了作者在用词方面高度的灵活性,令人拍案叫绝。
颈联“独裁政体沉云黑,解放旌旗满地红,”作者在描写了解放战争战略大反攻的大好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前景。前句描写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实行独裁专制统治,使国家长期处于贫穷、落后、混乱之中,广大劳动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长期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就像乌云一样笼罩着中国大地。作者在这里首先揭露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际上是为“解放旌旗满地红”作一铺垫。正因为有独裁、有压迫,人民才要起来革命,才要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求得解放和自由;正因为人民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所以才向往光明,争取光明。黑暗终究要过去,违背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的东西,终究要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解放战争,正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了人民的意愿,因此,才能无所而不胜。从“南征诸将”所取得的伟大功绩和整个解放战争战略大反攻的大好形势中,完全可以断定,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专制统治已经不会长久了,革命胜利的红旗不久就会插遍祖国大地。
从总体上讲,颔联和颈联都是承接了首联“建奇功”而铺写开来的,从军事和政治这两个方面,描写了“南征诸将”所取得的伟大业绩,反映解放军开展解放战争战略大反攻的大好形势。但就颔联与颈联来看,虽然是写了两个方面,但它们也有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一方面,颔联是颈联的基础和前提,颈联是颔联的继续和发展,是结果。正因为解放军在战场上、在军事上的大好形势,所以才必然导致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被推翻,才能够得出“革命旌旗满地红”的科学预见。事实也正是这样,仅仅过了两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便宣告了国民党独裁政权的彻底土崩瓦解。另一方面颔联到颈联,由军事写到政治,这使诗意又大大向前推进一步,表现了更加广阔和深层的含义。因为军事斗争历来都是政治斗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是政治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手段,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军事斗争的胜败,往往决定着政治斗争的输赢。所以到颈联为止,诗的主题才充分表达了出来,从而也使诗歌达到了高潮。
就一般情形来说,这首诗到这里已经是非常完满了,完全可以结束全诗。但作者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铺写一笔,用“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来收束全篇,从而又推出新的诗意,语重深长地叮嘱“南征诸将”,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一定要再接再厉,继续乘胜前进,将革命进行到底,打倒蒋介石,把祖国的锦绣河山从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下解放出来,交还给人民,让亿万人民都来当家作主人。这一结尾不仅照应了开头,使全诗结构更趋严谨和完善,而且使全诗的意境开拓了出去,起到了言犹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读来令人感到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朱德这首诗,语言上并未精雕细镂,而是以朴素生动的群众语言、极其恰当的比喻和十分强烈的对比,生动而形象地歌颂了“南征诸将”所取得的伟大功绩,描写了解放战争战略大反攻的大好形势,抒发了作者的战斗豪情,使全诗在凝炼中见豪放,给人以气势磅礴、叱咤风云之感。可以说,在这首诗里,作者把深刻而丰富的政治内容与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也为世人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树立了典范。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同时感谢原作者为此所作的付出。
-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朱德感事八首用杜《秋兴》韵•冀中战况》原文,《朱德感事八首用杜《秋兴》韵•冀中战况》翻译,《朱德感事八首用杜《秋兴》韵•冀中战况》赏析出自朱德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忆诗词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egushici.com/chaxun/2362.html
发布于:2016-06-15,热度:℃
关键词
- 「朱德」
朱德的诗词
- 《朱德步董必武同志原韵两首》
- 《朱德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
- 《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三台即景》》
- 《游南泥湾<1942年7月10日>》
- 《赠友人_朱德<1941年>》
- 《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五首》
- 《出太行_朱德<1940年5月>》
- 《寄语蜀中父老_朱德》